苹果的种植相关知识
发布时间:2018-11-13     作者:查养良     浏览量:8058      分享到:

2018年11月13日农投论坛第十四期  主讲人:查养良

咸阳市苹果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,是世界上完全符合苹果生产七项指标的区域之一。近年来,苹果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,产量稳步增加,质量大幅提高,效益显著提升。目前,苹果已成为咸阳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,是果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,2017年底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园林水果的60%和80%左右。苹果产业发展状况对咸阳市农业产业化的调整,农民增收都有重大影响。

一、咸阳市苹果产业的基本情况

  2017年底全市园林水果种植面积406.41万亩,其中苹果种植面积320万亩,产量470万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2.58%和9.51%。全市苹果优果率达80%以上,优质苹果主要分布在旬邑、淳化、彬县、长武、永寿、礼泉、乾县七县,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市的90.29%和90.30%。主要品种有:红富士、秦冠、美国8号、粉红女士、皇家嘎拉、红嘎拉、澳洲青苹、早生乔纳金。其中红富士的种植面积为200.25万亩,产量275.64万吨,分别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63.53%和62.64%。

二、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分析 

  1、自然资源条件优越。咸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季候;全市苹果种植区礼泉、乾县、永寿、彬县、长武、旬邑、淳化7县主要在北纬34°114335°3242〃之间的渭北黄土高原区,苹果种植区海拔皆在750米至1200米范围内;2010年年均降水515.1毫米、气温13.4,,全年无霜期210天。是世界上完全符合苹果生产七项指标的区域之一。苹果生产区光照充足,无霜期长,昼夜温差大,土层深厚,质地疏松,富含钾、钙、镁、磷、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,所产苹果的果实硬度、果形指数、可溶性固形物、花青素和果糖等均属上等。被中国农业部列为优质苹果产业带,获中国质检总局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、欧瑞金国际地理标志产品。

  2、果农积极性高。苹果营养价值高,价位相对较低,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平民水果,销售量大。而且近年来,苹果价格一直高位运行,果农积极性高涨,咸阳市苹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,果农参加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培训人次逐年增加,积极学习科学精细的管理技术方式,改进田间管理方式。

  3、种植规模较大。八十年代中期咸阳市积极响应省委、省政府建设渭北苹果基地的号召,在全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开始大规模种植苹果。2007年,咸阳市礼泉县、淳化县、旬邑县、乾县、彬县被授予中国苹果20强县(市)荣誉称号。2010年底,咸阳市苹果种植面积为307.28万亩,占全省总面积的34.1%;产量401.83万吨,占全省32.4%,占全国总产量的12.08%。2017年咸阳市苹果新增种植11.45万亩,总面积达到315.22万亩,其中挂果面积228.29万亩,产量达到440.07万吨。全市现有果品营销企业76家,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,省级龙头企业8家,市级龙头企业35家。拥有气调库23座,机械冷库103座,年贮藏能力40多万吨。果业信息服务中介组织835个,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1440多个。

  4、科技人才支撑力强。一是充分利用了咸杨农业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平台,依托杨凌示范区的科技优势,发展苹果产业。二是咸阳市七大苹果主产县都设有果业局,负责新品种引进的试验示范工作,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,积累起一大批本土本地的果农专家。目前,全市共有从事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1570人。截止2017年底,咸阳市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1140多个,会员157468户,带动农户119338户。

  5、有机苹果比重增大。经过狠抓大改形、强拉枝、巧施肥、无公害等四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,推广普及果实套袋、果园生草、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,实施果、畜、沼、窖、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,使果品质量不断提高。2017年,通过欧盟标准有机认证3200亩,通过国家标准有机苹果认证8700亩,通过GAP认证5.2万亩,咸阳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。

  6、咸阳苹果品牌知名度明显提高。近年来,咸阳苹果已逐渐获得市场认可,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以及香港、泰国、俄罗斯、孟加拉、阿联酉、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特别是优质高价苹果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。绿琪牌、旬宝牌、淳华牌、彬州牌、金玉寿、女皇牌绿色无公害苹果,先后荣获160多个奖项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

  7、政府政策支持有力。2002年,陕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把果业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,省农业厅制定了《果业提质增效工程规划(20082012年)》。咸阳市政府制定的《咸阳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》中,提出转变发展方式,推进果畜结合,推行标准化生产,发展绿色有机果业的思路,扩大优质果园规模,加快标准化果园建设,建设国家级优质出口苹果基地,提高果品优质率,打造咸阳果业品牌,增强市场竞争力,实现果业提质增效。

三、发展苹果产业的主要制约因素 

  1、水资源短缺,灾害易发。咸阳市水资源短缺,北部五县水资源尤其贫乏。一是径流模数高但水利设施少,区内径流利用率低;二是地下水资源贫乏,开发利用程度低;三是耕作方式粗放,水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;四是汛期降雨集中,易发生洪涝灾害,水土流失严重,冬春雨雪偏少,旱灾易发。五是冰雹易造成果园大面积减产或品质下降。

 

  2、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还显不足。一是政府投入不足。像灌溉设施、防雹网、防虫灯等基础设施需要政府出资完成,靠一个个果农是无法完成的,目前仅在一些示范园进行,并没有大面积推广建设。二是果农的投入不足。果农将苹果收入大部分用于盖房子或者应付日常开支,对果园建设和田间管理的支出仅仅是维持在低水平生产上。三是信贷支持不到位。信贷部门对苹果产业的融资力度较弱,对果农的融资渠道较少和门槛较高,影响到咸阳市苹果品质的提高。

  3、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。虽然咸阳市苹果种植规模大,但主要还是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,全市几乎没有大型的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管理的苹果基地。同时土地流转率低,极大地阻碍着规范化水果种植基地的形成。2010年底,全市家庭承包园地流转总面积88714亩,仅占全市园地面积的2.24%。

  4、品种结构不合理。近年来咸阳市采取一系列措施,早、中、晚熟比例由2:10:88调整为3.7:9.3:87,比过去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。但是总的来看,咸阳市主要还是以单一的鲜食品种为主,为果汁提供原料的品种面积过低,以致果汁主要是富士、秦冠等鲜食类苹果的残次果加工而成,相比以澳洲青苹为原料加工的果汁酸度不够,在国际上价位较低,竞争力较弱。

  5、加工产业链短,产品单一。咸阳市苹果产品一是鲜食类苹果,但是年贮藏能力仅为30多万吨,贮藏能力不到10%;二是主要是以浓缩果汁为主的苹果加工品,其中浓缩果汁加工量占总加工量的90%以上。品种结构单一,市场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必然增加。而且全市12户果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也仅有40万吨。

  6、商品意识不强。虽然咸阳市苹果具有个大、味甜、无污染的特点,但是很长一段时间,陕西苹果(咸阳市苹果在外更多的是陕西苹果而出现)就意味着低价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没有重视作为商品的苹果的清洁、外包装、等级分类等问题。特别是:外形上有瑕疵、忽略包装、运输保鲜设备跟不上等,再加上缺乏品牌宣传意识,导致了在市场竞争时难以进入高端市场,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。同时不注意原产地保护,许多苹果是以洛川苹果出现在市场上,品牌管理混乱。

  7、营销网络不健全。据调查,咸阳市现有果农协会144个,果业龙头企业18户,年销售能力45万吨,占2010年苹果产量的11.22%。然而各果农协会鱼龙混杂,谈不上规范化的公司运作模式,更谈不上拥有长远的销售理念。而大部分客商上门收购的苹果仅仅是经过简单的包装就进入市场,根本没有经过机械清洗、分级等诸多工序,更多的是充斥低端市场,严重的影响咸阳市苹果的形象,制约着苹果产业的有序发展。